分離派的展覽大樓 |
主題中的克林姆(Gustav Klimt)也是一位個性特異的畫家,他在維也納被歸納為分離派的代表,其作品的風格多變,沒有特定的原則,看來隨興,其實有印象派的色彩。吳說,如果克林姆不是死得太早,可能成為畢卡索的師父也說不定,甚至可以因而累積致富,與畢卡索比美。
不過人生就是令人不勝唏嚧,有名的畫家不容易賺錢,賺錢通常都在人已歸西之後,自己也享受不到。聽說克林姆(Klimt)一幅用金箔為原料的繪畫《艾蒂兒肖像一號》,在紐約以一億三千五百萬美元的天價刷新拍賣紀錄(2006年),真是令人咋舌不已。賣了一幅,夠他吃喝玩樂一輩子,帶到天堂裡還有剩。
《艾蒂兒肖像一號》,2006年以一億三千五百萬美元天價刷新拍賣紀錄。 |
克林姆的畫最大的特徵是其象徵式裝飾花紋之處理,有特殊的技法。只是其畫裡大量使用性愛為主題,作風大膽,象徵寓意。但是卻也招致不少保守派畫家的負面評價。
克林姆《Fulfilment》1905-1909 (維基百科) |
《吻》是一幅克林姆的代表作,現藏於維也納奧地利美景宮美術館。這是以金箔作畫,初看很是抽象,細看是男與女之吻。有人說這是描寫他自己與心愛的人間的愛戀關係,男女披著袍在一個危危的角落下接吻,而女的則是更沈醉的樣子。有人說,這幅畫很像他早期繪畫的日本浮世繪,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雖然顏色上以金箔為料,使主題更為亮眼,但仍可發現有點受日本浮世繪的影響。
《吻》(1907–1908,資料:維基百科)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